這十年我所經歷的廣州小升初

10年前,懵懂無知的我加入課外輔導行業,成為一名補習老師。
那時匯景還屬47,雙井不叫東風西;
那時廣外還是概念,黃岡還在湖北;
那時老城區還有推薦生,非本地只需交錢......那時一對一剛剛興起,卓越主要辦復讀;
那時學而思帝都成立,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奧數;
那時近半數學生還不補課,學校課堂還能學到知識......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廣州小升初的這十年。
一、變幻莫測
民校方面一開始的13民校聯盟,到后來15校聯盟,后來分裂成大小聯盟,(部分學校如省實天河,中大附一直單考)后面就是不考只面試或面談。我不知道面試的十分鐘到底拼的是什么?綜合素質?顏值?口頭表達能力?還是運氣?
公校方面之前一直較弱勢,偷偷摸摸辦一些占坑班或者考試撈一些優質生,外國語類學校興起后挽回一些顏面,不過目前仍屬于優等生的備選學校。
ZF主管部門認為前幾年考試太多,學生與家長太辛苦,才改成現在的模式。殊不知,絕大多數家長認為考試才是公平的,不用像現在一樣:各種招考小道消息滿天飛,各種機構MK不知該不該信,簡歷投出去石沉大海,等一張票備受煎熬。
縱觀廣州小升初這么多年的變化情況,牢記兩點:
第一:成績好是硬道理。
第二:政策才是最強的大腿。其他小胳膊注定拗不過。二、好景不長
記得廣外剛復校的那一兩年,無數牛娃削減了腦袋想進去,造成一票難求,半百挑一的盛況。后來各區也開始興辦公辦外國語學校,目的當然很簡單:就是不讓本區的優質生源流失。所以現在還有各個學校會將最好的生源推薦到廣外嗎?呵呵...
循此思路,各區進一步希望本區的優質生源繼續留在本區讀初中,而不是齊齊擠到老三區,于是16年的期末考試你會發現,這個區的語文普遍分數不高,那個區的數學似乎挺難,以前290隨便都有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。五下六上的成績不夠吸引人了,簡歷還怎么寫?杯賽又沒參加是否就與一線民校無緣呢?真的不一定!民校也不是傻子...三、雨后春筍
你發現了嗎?仿佛沒有幾天的時間,身處非中心城區的你,周圍也出現了一水的名校。什么黃埔XX,白云XX,太和XX等名校系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。首先這得益于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,當然也是上級主管部門的英明領導。在家門口就能讀名校,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。不過真的是這樣嗎?水深,您且行且小心。四、拼爹時代
無論你接受或不接受,這就是一個拼爹時代。
小升初的各種招生亂象讓補習機構賺得盆滿缽滿。您作為家長貢獻了多少?
學校教的東西越來越少,原本作為學校教育有益補充的補習班卻成為學生學知識的主要來源,您覺得悲哀嗎?
報讀那么多補習課程,您的荷包還好嗎?
進入三月,一到周末您就要幫孩子到處投簡歷,您覺得累嗎?
各種小道消息,各種MK,您能分辨其中的真真假假嗎?
沒有十八般武藝,沒有厚實的荷包,小升初家長很難當!五、未必優秀
一個班95%的學生都去報班補課了,學生們的分數越來越高了,小學已經學初中甚至高中的知識了,是否孩子真的越來越優秀了?
未必!
解題全是靠公式與套路,預習有老師帶著,復習總結也是補習班訓練??荚嚪謹凳潜纫郧案吡?,可是學習的能力呢?
補習班牛娃成績會有崩盤的那一天的,并不久遠,或許就在高二。六、如履薄冰
學校如履薄冰,每年六七月都是民校的痛苦期,發出去的票并沒有帶來那么多的學生,被放飛機的民校需要到處補錄。
家長如履薄冰,花了錢花了時間不一定有好的結果。
學生如履薄冰,到處補課,可仍然不一定能去自己理想的學校。
機構如履薄冰,資本市場的介入,讓補習機構不再是那個純粹教書育人的地方。這是最好的時代,教育真的是個產業了...
這是最壞的時代,教育終歸還是需要回歸到教育本身...
教育絕不會輸在起跑線,而是輸在漫漫征程……(本人原創,嚴禁轉載)
聯系微信:kuma6kuma